聚集“湊湊”火鍋臺灣火鍋與茶,是湊巧還是目的
火鍋真是個神奇的吃食,紅遍了大江南北,不同地域都有自己獨特的配搭,在臺灣的時候,因為雨水較多,秋冬季節雖然溫度不及大陸冷但那陰冷入骨的感覺真是讓從小在北方生長的我不適應,幸好在臺灣大街小巷都有火鍋,一到天氣冷時便跑去吃火鍋。臺灣的夜市火鍋大都取名叫臭臭鍋,價格便宜一人一鍋,點一份鍋,米飯和醬料都是隨意吃。如果想要吃高逼格點的,「吃到飽」的自助火鍋可是有真材實料好道地。當然也會有圍爐而坐的薑母鴨、羊肉爐。
在北京火鍋肯定就是涮羊肉,但殊不知,沿街遍佈便宜實惠的「呷哺呷哺」是臺灣火鍋的代表,但由於來到大陸,料早已與北京融合,都知道他們家的麻醬料是無敵好吃。前不久,朋友問起我,知不知道臺灣麻辣鴨血,一下子把我勾起來。「這經常吃啊,怎麼不知道」,「哎,那我帶你去一家,你嚐嚐怎麼樣」,「好啊好啊,今晚沒事,走起走起」。

便如此,我們跑到三里屯,來嚐嚐這記憶中熟悉的臺灣味道。

「湊湊」火鍋,看到名字便搜尋湊湊的含義,聚集,湊成,湊近。。各種的詞但始終不知道湊湊臺語是不是有特別的含義。不過環境好的不行不行,一打破我對於臺灣火鍋的印象。但臺灣的生活自然與精緻便體現如此,「生活」在臺灣才是種精緻自然的體驗,對於一件事情的專一與匠人精神也體現如此。

如果看火鍋名稱下,不止有火鍋,還有茶飲。臺灣茶出名,但被年輕人所更多熱愛的必定是奶茶,奶與茶的碰撞,撞出了一杯杯甜美絲滑的奶茶,仙草茶,冬瓜茶一類傳統的「茶」,是夏日解暑的良品,說起茶,對於臺灣人更多是一種自然一種愜意。在貓空茶山,茶入菜,做出一道道茶美味,但同時在如此美景下,茶便是禪意之味。

小菜四品,蜜番茄,涼拌魚皮,脆金薯,三絲,4格4味,酸甜鹹脆,開胃爽口。
鍋底按人數不同可以選擇不同價位,兩種味拼極其合適,對於早有目的的我們必須點臺灣傳統的麻辣鍋搭配鮮菌鍋吧!臺灣的麻辣鍋,雖然是麻辣但與四川、重慶之麻辣相差甚遠,臺灣人喜甜,自然受不了太麻辣,但眷村的老兵許多來自四川等地,生活於此想念家鄉之味,便就地取材,製作出麻辣風味菜品。麻辣鍋多以中草藥熬製,麻辣帶甜,溫潤噴香。麻辣鴨血臭豆腐便是經典之物,湊湊將麻辣鴨血與滷豆腐作為麻辣鍋底,鴨血鮮嫩,豆腐口感厚實真的是非常地道,鍋底還能免費加鴨血豆腐簡直是大划算。

小料與米飯自取,自選,沙茶醬、香油、麻醬不同人的口感不同人的選擇。

菜品肉、丸子、滷味、素菜一應俱全,肉有豬肉、牛肉、海鮮等,品質極佳,部位,紋路色澤都可以看出肉之香,而品嚐其味道更是不錯。

大青蝦整治下鍋,麻辣中一走,Q彈新鮮。

手打海鮮丸在閩南臺灣一帶可是非常出名的美食品種,鉛錘百鍊做魚丸,將新鮮的魚漿摔打,融合成口感如此彈口的魚丸製品,鯊魚丸、花枝丸等等。將海鮮丸,做成棒棒糖,充滿了兒時童趣,名子更是好玩,青須熟男、窈窕淑女、迷之偶遇、滿面緋紅連起來的話就是戀愛的味道嘛,棒棒糖上來可不要直接吃下去哦!

跑去臺南的時候,都會去吃炸蝦卷和蚵仔卷,周氏蝦卷炸的噴香蝦肉清晰。腐皮包裹新鮮的蝦快與海鮮等,口感之彈口顆粒感的十足真是大讚那!

魚丸可口,肉丸也不賴,丸子控的愛,就是那種肉丸之彈而不膩!看我彈彈彈

滷味,臺灣的滷味很多,很多時候吃到的是類似於麻辣燙的那種麻辣滷味,但當然沒有湯料的也有,一碗麵配滷味是普遍的吃法。有滷味怎能放過,湊湊滷味,滿足了選擇綜合徵,牛肚、蹄筋,豬蹄,兒最讚的就是肥腸,處理的十分乾淨的滷肥腸重口最愛啊!

記憶中,和朋友去夜市,第一次吃到排骨酥兼職被這炸排骨所震驚了,因為雖然是炸排骨但是太酥了,小排骨一點也不膩,鹹想香入味,酥骨,連我這不愛吃排骨的人吃到後都停不了嘴,便一直對排骨酥念念不忘。居然看到排骨酥,看到圖片的時候口水都要流下來了!排骨醃製後炸,火候溫度要合適,炸物在臺灣真是不可不吃之尋常。

吃了這麼多肉菜,來蔬菜負責營養平衡,新鮮的蔬菜一籃子,顏色搭配好美麗。

不知是湊巧還是目的,與臺灣隔了三年之久,對於臺式火鍋味道卻不曾忘記。但其實今年便又要去臺灣讀書,與北京這個我生活的城市,便成為雙城記憶,而味道便成為我所還念又聯絡的,今晚在北京品味臺灣,過段時間,在臺灣,誰來陪我憶北京那。
- 台中吃到飽火鍋:頂級肉類與海鮮終極指南
- 全台特色鍋物評比報告
- 台灣火鍋文化演進史
- 食材新鮮度鑑別手冊
Leave a Reply